四千零七十四章 梦想与现实的差距(1 / 1)

军工科技 止天戈 2392 字 7小时前

未修改版

说到这里,领导扫视一眼在座众人,然后继续讲道:“同志们,未来的海军之路,是一条充满挑战的创新之路,也是一条肩负使命的责任之路。

让我们以今天的讨论为起点,在技术创新的浪潮中勇立潮头,在装备发展的征程中砥砺前行。

我相信,在不久的将来,我们的海军必将以更加雄伟的姿态,屹立于世界深蓝!”

首座领导的话语如同一记重锤,敲开了众人心中对于未来海军的憧憬与想象,会议室里弥漫着一股炽热而振奋的气息。

原本还带着零星讨论声的空间,在领导话音落下的刹那彻底安静,却又仿佛有千言万语在无声中涌动。

众人的目光齐刷刷聚焦在屏幕上空天母舰的投影上,那缓缓旋转的舰体,此刻在每个人眼中都不再仅仅是冰冷的金属与复杂的科技堆砌,而是承载着海军未来、人类文明拓展的希望之舟。

有人不自觉地挺直腰板,胸膛微微起伏,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,仿佛已经置身于浩瀚宇宙中那艘雄伟的舰船上。

有人眼神炽热,闪烁着跃跃欲试的光芒,心中已然开始勾勒着参与建设、驾驶空天母舰的壮阔图景。

还有人轻轻点头,脸上露出欣慰与期待交织的神情,为海军即将迎来的巨大变革而激动不已。

就在众人联想的时候,吴浩的一句话将众人重新拉回现实。

“当然了,这只是我们针对于未来海军装备的和海军发展方向的畅想,短期内想要实现还是有些不太现实的。”

会议室里的炽热氛围因吴浩的这句话泛起涟漪,却并未消散,反而化作更务实的思索。

有人轻轻吐出一口气,指尖在桌面上敲出节奏,似在衡量理想与现实的距离。

有人翻开笔记本,在“空天母舰”字样旁标注“阶段性目标”,字迹比先前更用力。

年轻工程师们交头接耳,讨论声中“技术瓶颈”“成本控制”“分阶段验证”等词汇此起彼伏,如同一群工匠在审视蓝图时开始计算每一块砖石的重量。

首座领导的目光从吴浩脸上移向窗外的天空,嘴角却泛起一丝笑意。他太熟悉这种从憧憬到务实的转变,就像当年他们畅想航母的时候,会议室里也曾有过类似的“冷水”。

陈司长推了推眼镜,然后冲着众人说道:“所以我们更需要‘螺旋式推进’—,先实现近地轨道防御模块,再逐步拓展至深空。

就像当年从‘黄水海军’到‘蓝水海军’,总得一步步来。”

海军领导看着吴浩说道:“小伙子,敢想是好事,但路要一步一步走。

当年我们论证航母时,也被说‘不现实’,现在不也挺过来了?”

他的语气里带着过来人对理想主义的呵护,又有对务实精神的强调说道:“这样吧,先把跨军种训练模块做个可行性报告,咱们先在模拟系统里‘飞’起来。”

程海峰将相变材料样本重新摆回展示台,金属光泽在灯光下折射出冷静的质感说道:“其实‘不现实’往往是突破的起点。

莱特兄弟试飞前,谁觉得飞机现实?

我们现在要做的,就是把‘不现实’拆解成一个个‘可验证’的小目标,然后努力将这些小目标一个个实现。等到这些小目标都实现了,那么我们距离这个大目标就不远了。”

首座领导看着重新投入讨论的众人,忽然想起一句老话:“造船的人,既要能仰望星空画蓝图,也要能弯下腰来敲铆钉。”

他看着会议室内在座的众人说道:“同志们,现实是此岸,理想是彼岸,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,而行动,就是架在河上的桥梁。

今天的每一张图纸、每一行代码、每一次争论,都是在为这座桥添砖加瓦。”

听到领导的话,在座的不管是专家还是海军方面的领导和军官们都不由的点了点头,心中重新升起希望来。

这个时候,陈司长盯着吴浩看了一会儿,然后突然问道:“小吴啊,咱们闲聊一下,你说要建造这样一艘空天母舰,从现实来说,我们要面临那些困难,遭遇那些问题?”

陈司长的问题如同一粒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,原本重新聚焦于技术细节的会议室再次泛起涟漪。

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转向吴浩,仿佛在等待一位领航员解读未知海域的海图。

吴浩的手指在触控屏边缘轻轻敲击,屏幕上的空天母舰投影随之变换角度,舰体下方的核聚变反应堆模型闪烁着幽蓝光芒,如同深海中缓缓转动的鲸鱼眼球。

“首先是经济成本。”吴浩调出一组天文数字,会议室里响起轻微的吸气声,“仅以当前技术测算,一艘中型空天母舰的建造费用将超过2000亿美元,这还不包括后续的维护、升级和人员培训成本。”他滑动屏幕,对比了美国“福特”号航母与空天母舰的单位吨位造价,“相当于把20艘‘福特’号的预算浓缩到一艘星舰上——这对任何国家的财政都是严峻挑战。”

海军领导拧紧眉头:“当年航母也是‘吞金兽’,但我们咬咬牙还是上了。难道太空战舰就只能是‘大国玩具’?”

“所以需要技术突破降低成本。”吴浩调出新材料研发进度表,“我们正在试验的‘太空3D打印’技术,能利用月球土壤直接制造结构部件,将建造成本降低60以上。还有核聚变小型化项目,如果能在2030年前实现商用,能源成本将降至传统化学燃料的1/1000。”他的语气中带着工程师特有的乐观,仿佛那些仍在实验室中的技术已是囊中之物。

陈司长推了推眼镜:“经济问题背后是社会共识。当年阿波罗计划能成功,离不开冷战背景下的全民支持。现在和平时期,如何说服公众为‘太空战舰’买单?”

“这需要重新定义‘太空安全’的概念。”吴浩调出近地小行星监测数据,“据NASA统计,直径1公里以上的近地小行星有981颗,其中195颗存在潜在撞击风险。空天母舰的防御系统不仅能拦截太空武器,更能保护地球免受小行星威胁——这是全人类的‘太空保险’。”他的声音里带着布道者的热忱,“就像当年的灯塔不再只为船只导航,更成为海岸的象征,空天母舰将成为人类文明的‘宇宙灯塔’。”

请:m.bqq999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