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二十二章 二郎神生辰庙会(1 / 1)

六月二十三日,万里无云,天气青蓝。薛家三爷统筹各类人员,早早安排人往二郎神府送来供奉品,都是后苑作和书艺同等机构制作的工艺品,其中不乏当下时兴的锤丸,球杖等,待他一一过目之后,总算意识到有什么不对劲了。

雕像最左边赫然摆放着绫香斋的永生花和葡萄肥皂,还有其余新奇玩意儿。

薛煜用力揉了揉双眼,眼中满是惊讶和不敢置信:“这不是阿春铺子卖的东西吗?怎么都弄到这上头来了。”

“薛大人不知道吗?如今汴京就时兴这些玩意儿,宫里不少娘娘在用,都夸这葡萄肥皂比以前纯雕花的好,还有冬日的永生花,有了新鲜的,自要第一时间补给二郎神大人。”

“就是,薛大人被琐事烦心,想必不在乎这些细枝末节的小事,但府中的夫人肯定知晓啊,赶明去买一块不就行了。”

“明儿可不行,二十四相国寺不开,大人还是等下月初一吧,就是贵了点,要两贯,快赶上我半月的俸禄了,不过图个新鲜,送家中娘子罢了,日常俭省些,一年都能管。”

几个陪同的官员七嘴八舌的交谈,脸上或是疑惑,或是出主意的神情,这一连串下来,听的薛煜额上直冒冷汗。

外甥女开铺子之事他也知晓,但薛煜和夫人云秀娘一样,私心瞧不上商贾之流,脑子里还带着士农工商的高低贵贱之分,且薛家祖辈积攒的田庄地产够吃几代人了,自不需要劳累。

况且,他本就不愿外甥女和明珠搞个铺子,又怎会特意了解。云秀娘也是一样的想法,骨子里还是读书人的清高。

可如今连宫里的娘娘都在说,没准官家都知道阿春弄出来的肥皂,薛煜胸口涨麻,有种说不出的情绪。

但繁琐的事务来不及让他想这么多,很快又指挥太官局的人将二十四碗供奉品摆在供桌上,按照讲究好的顺序。

待一应事情处理完之后,外面天早就黑了。从殿宇出来,已经是二十五日的五更,外面早围满等着祭拜的老百姓,为了抢到头香,不少人都住在庙宇里,搞的这一天周遭店铺价格也是水涨船高。

待天空泛起鱼肚白,东边的太阳逐渐往上攀爬,庙宇附近的街道愈发热闹了,人潮如织,人声鼎沸。奚春特意带着雪梅和赖嬷嬷一行人赶来,如今这里被围堵的水泄不通,马车早进不来,她们索性下车走过来,离社火表演还有好几个时辰。

如今开始的是百戏表演,玉翩翩所在的班子是正中午演,那时诸多往日不可一见的贵人会在里面亲自祭拜,热闹才算真正开始。

赖嬷嬷在桥头脚下找了个胡饼摊子,奚春要了碗虾仁馄饨,待撒上葱花芥菜煮出白汤的馄饨面一端上来,不觉口齿生津,她又往里头洒了些胡椒粉,闻到辣辣的口味才停止。

雪梅瞧她那架势,呼噜一口下去,嘴中嘟囔:“姑娘可真爱吃辣。”

奚春叹了口气,这就算辣了,她从未无比怀念辣椒,现代随处可见的各种辣椒剁椒,宋朝都没有,这胡椒粉花椒虽也辣,可终究无法替代辣椒的口味,其实自己是辣椒的梦女来着。

“阿春。”耳边传来一道熟悉的嗓音。

她忙扭头看过去,就见走上半截桥面的薛煜惊讶的望着自己,奚春对上视线,欢快的笑起来:“三舅舅,你也来了。”捧着手中的碗:“过来吃点吗?”

衣料在人潮中发出悉悉索索的摩擦声,一大碗馄饨被端上桌,薛煜有些嫌弃的擦擦桌面,挑剔的双眼看了眼还算干净的碗面,屈尊吃了一口。入口的味道一般,眼神复杂的瞥向吃的欢快的外甥女,他忽然意识到自己对女孩的了解甚少,甚至不曾单独好好说过话,平日里,阿春也就和二哥亲近些。

他咽下一口,没话找话:“怎么过来这么早,好不容易休息,不多睡一会儿。”

奚春乖巧的摇头,话音带着小姑娘特有的稚嫩:“不睡了,我出来看表演,等会儿舅舅别忘记多看看那些宫中出来的娘子,她们穿的服饰料子都是我们铺子提供的。”

薛煜被馄饨呛到,“咳....咳....你染的.....”不可置信的询问。

“对啊,我染的,宫里的娘娘可满意了,还说从未见过能染的这般精细又统一的布料,她不知道我用了好几种针法先绣再泡,最后将抽褶之后的布料一点一点捋出来染的,光泡颜色不均匀统一。”

“染的我手上全是铁锈和铁粉的味道,都不敢碰衣衫,一抹刮一道丝,白白费了舅母给做的好料子。”

“手上现在还能看到淡淡茶褐色,也不知什么之后能恢复,用香胰子都洗不掉,擦手膏也润不回来了。”

奚春也不管人爱不爱听,一张小嘴劈里啪啦说了一大堆,脸上的神情从得意洋洋到沮丧,最后吃馄饨的心情都没了,将十根手指伸出来,在三舅舅面前晃了晃,遗憾的啧啧两声。

薛煜只是看了一眼,就说不出话,她从未见过官宦人家的小姑娘有这样一双糙手,手指还秃噜了好多皮,就是院子里伺候浆洒的仆妇也没有这样糙。

眉头紧蹙:“一双手怎么弄成这样,日后绣花可就不成了,如何为郎婿孩子做衣服,若是连个肚兜都绣不好,是要被人耻笑的。”

这话完美击中奚春的厌烦点,听到这的雪梅和赖嬷嬷悻悻的不敢看姑娘,倒吸一口凉气。

奚春脸色平静没说话,牛头不对马嘴的询问:“舅舅觉得这馄饨好吃吗?”

薛煜本能回道:“一般。”

奚春无端笑笑,将碗中最后一个馄饨吃下,十分斯文的用手帕拭唇,望向薛煜的眼中没有笑意,全是平静的情绪:“往日在海家村时,村子里的姑娘都羡慕我,县里连同汴河和漕河的支流,最不缺的就是各种鱼,也很便宜。”

“想来我命不好,吃不了鱼肉,闻到那腥味便想吐,唯一能吃的也就虾了,可虾贵,农户家的孩子如何能吃得起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