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52章 穆家沟(1 / 1)

所有人听了徐景春的话语,被他带来的这个消息惊得当场呆滞。

里正晃了晃脑袋,不可置信地再次开口问道,“你说什么?”

徐景春只得再次开口,将刚刚的话语解释了一遍。

听了他耐心细致的解释,里正与一众村民这才相信他刚刚所说的都是真的。

穆家沟里正激动得仰天长叹,“老天开眼啊,老天开眼啊!”

“平天王可真是咱们老百姓的当世贤主!”

“牛子,你们几个,赶紧去通知穆家沟的老少爷们,让他们赶紧来村头晒谷场。”

“可不要让上使等久了。”

“谁要是不来,小老儿今天就要去谁家行家法!”

听着里正激动的声音,一众村民赶忙应下,“是,族老,我们这就去。”

说话间,一众村民拔腿就跑,向着穆家沟不同的方向分头而去。

明白了徐景春的身份之后,里正对他格外客气。

并且还用上了上使的尊称。

在他们看来,徐景春带来的是平天王的政令。

光凭这身份就堪比钦差大使。

徐景春牵着驽马,跟在里正身侧向着穆家沟晒谷场的方向缓步而行。

一路上,徐景春对这个穆家沟的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。

穆家沟大约有近四百来口人,基本上都是穆家的同宗同族。

去年狼族蛮夷东进北山郡时,穆家沟的老少就响应荡寇军的疏散号召。

在他这个里正的带领下,全族搬离了穆家沟。

只不过并没有跟随大流去上郡城。

而是就近躲进了深山老林里面,当了大半年的野人。

等到荡寇军剿灭西疆境内的所有狼族蛮夷之后,他们才从山里出来,返回家园。

后来府衙以工代赈的方式招募修路的匠人。

穆家沟的大部分男丁都去了修路工程队赚取工钱养家糊口。

这才让家人度过了这个难熬的冬天。

也正是这样,他们才知晓了平天王与荡寇军的事迹。

听着里正娓娓道来,徐景春明白像穆家沟这样的村寨还有很多很多。

不多时,两人便到了穆家沟村口的晒谷场。

这里已经有了部分得到通知的村民,想来这些村民距离晒谷场比较近。

一众村民看到徐景春的到来,都显得有些拘谨。

他们已经得知徐景春的身份,以及他来穆家沟的目的。

因此相互交谈的声音都小了许多。

神色上更是显得小心翼翼,生怕不小心得罪了徐景春。

要知道,这可是族老里正都要笑脸相陪的上使。

又等了莫约一刻钟的功夫,陆陆续续有村民来到晒谷场。

此时晒谷场上莫约聚集了一百多人。

徐景春看着眼前的一幕,不由得眉头轻蹙。

里正见他这副模样,心中不由得咯噔了一下。

他试探着问道,“不知上使觉得那里不妥吗?”

徐景春看着里正,“里正,在下只是报社的一名送报宣读员而已。”

“可当不得上使的称呼……”

里正赶忙摇头,“上使带来的是平天王政令。”

“对我们老百姓来说和上使没有什么分别。”

“正是因为有了平天王,才有我们穆家沟如今的生活。”

“对平天王派出的使者,我们可不能怠慢。”

徐景春见劝说不动,也就由着他们称呼了。

不过不得不说,被这些村民称呼为上使,对自己有如此尊敬,徐景春的心里还是格外高兴。

“里正,要不这样吧,在下先将西疆时报上的内容读给你们听吧。”

“剩下那些没到的,再由你们传达一下。”

“接下来在下还要跑好几个村寨,要是这样等下去,在下今天可就完不成任务了。”

“若是有什么问题,或者不清楚的,等我下一次来的时候,你们再问我。”

“如何?”

里正想了想,觉着徐景春说得在理。

而且七天之后,上使还回来,有什么问题再问也不迟。

“那就依上使所言。”

说完之后,他便拍了拍双手,而后看向一众村民,沉声喝道,

“穆家沟的老少爷们,大家都安静一下。”

“这位是衙门派来的上使大人。”

“是来我们村寨为我们大家伙传达平天王政令的上使。”

“大家伙都给我认真聆听上使大人的教诲。”

“谁要是给我吊儿郎当,家法伺候,都听明白了吗?”

不得不说,里正在这些村民的心中还是很有分量。

听着里正的高喝,一众村民都齐声应和。

里正见状,满意地点了点头。

而后亲自将徐景春请上晒谷场前面的一块平整的大石头上。

徐景春手持报纸,站在大石头上,心绪澎湃激动。

他深呼吸几次,调整好了状态。

情绪饱满,语气激昂,铿锵有力地大声道,

“诸位穆家沟的老少爷们,我是西疆报社云木县办事处,东区送报宣读员,我叫徐景春。”

“现在由我给大家宣读西疆时报发行的第一期报纸。”

“本期头版头条的标题为,西疆二十三只蛀虫枭首示众,死有余辜!”

“……”

随后徐景春抑扬顿挫地将报纸上的内容一一宣读完毕。

他话音停下之后,晒谷场上穆家沟村民,顿时响起了响亮的喝彩。

“痛快,真是痛快啊,以后再也不用怕那些趴在老百姓身上敲骨吸髓的狗官了。”

“扒开乌云见青天啊!”

“当世贤主平天王,杀蛮杀贪平西疆。”

“彩!”

“……”

看着眼前穆家沟这些村民的反应,徐景春努力地将眼前的这一幕记了下来。

这些都将成为自己工作总结最真实的内容。

虽然这些村民基本上都不识字。

不过多年以来的口口相传,也不乏有几个口才伶俐之辈。

徐景春宣读完毕之后,还叫了两个青壮给他牵马带路。

不管徐景春如何拒绝,里正都热情地坚持。

想到他们对周遭村寨更加熟悉,最后也便同意了。

有两个本地人帮忙,这让他少费了许多唇舌去解释。

也并不是去所有村寨都很热情。

第三天的时候,徐景春差点丢掉了小命。